010-51164634
联系我们:
中心动态
◇ 亚洲粉煤灰大会助力朔州市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 作者:固废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3-02-02 | 1215 次浏览 | 分享到:

长效治理出奇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之变,形势任务之变,朔州市各级党委政府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勇挑重担子,甘啃硬骨头,在接烫手山芋中破茧成蝶,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准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亮说,我们坚持“抓就要抓出实效,改就要改彻底”的工作思路,坚持源头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基固本,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治煤降硫”成效显著。



2021年,朔州舍小利,促长远,推动全市陶瓷行业全面完成了天然气替代工作,实现了陶瓷行业的进一步减排。2022年,朔州针对扬尘污染问题突出的现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涉煤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所有煤矿、洗煤厂、煤炭储运等涉煤企业进行了全面“体检”“把脉”“抓药”“问效”一气呵成。


朔州市是煤电大市,全市煤炭产能稳定在2亿吨,火电装机容量达1125兆瓦,每年产生煤矸石3000多万吨、粉煤灰800多万吨,大量的工业固废成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最大困境。近年来,朔州市持续推进以荒沟造地为主的固废规范化堆场建设,共建成煤矸石和粉煤灰规范化堆场87座。同时,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规范化处置和综合利用相关领域不断探索,连续举办了9届亚洲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国际交流大会,坚持科技创新为引领,产学研一体化整体推进,先后与1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联系合作关系,重点打造提升朔州市北大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研发中心、中煤平朔、晋坤公司、怀仁宏力再生公司等4大技术研发平台,其中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北大研发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固废资源化研发中心之一。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灰等固废制备新型氮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新型绿色板材等9大类30多项新技术;申报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其中6项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据统计,2020年朔州市三大工业固废产生量达5508万吨,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近75%,固废综合利用率相比2015年的不足40%提升三十多个百分点。全市共建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99家,其中煤矸石利用企业50家,粉煤灰利用企业42家,脱硫石膏企业7家。产品规模发展到年产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45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10.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300万m3粉煤灰砌块、400万m2透水砖、350万m2粉煤灰外墙保温板、20万方PC装配式建筑、30万吨耐火材料、10万吨建筑石膏粉、30万吨喷涂石膏、3000万m2纸面石膏装饰板的生产能力,固废综合利用产品从单一的传统墙材生产拓展延伸到新材料、陶瓷、耐火保温材料、装饰材料以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等7大类200多个产品种类,固废综合利用渠道不断拓展,成为全市突破“固废困境”最优的治本路径。


绿色发展绽新彩


近年来,朔州市坚持“监督+帮扶”相结合,在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维护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市场秩序,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利剑斩污”,深化行刑衔接。近年来,全市上下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高压态势,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



为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我市结合本地实际,颁布实施了《朔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朔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朔州市湿地公园保护条例》《朔州市神头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等,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当暖风吹绿枝丫,唤醒繁花的时候,我们踏青赏花,尽享春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绘就新的蓝图,目标引领实践。朔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朔州将继续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信心、锚定目标、奋力攻坚,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争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为建设“美丽山西”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贡献朔州新的力量。